綿陽“融”出加速度">
2016年09月21日06: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綿陽“融”出加速度
綿陽,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唯一國家級的科技城,我國重要國防科研生產基地,四川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點地區。2015年,綿陽科技城實現GDP1201億元,工業增加值773.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達到79.56%,科技進步綜合指數達到68.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較“十二五”初實現翻番。
一串串金色的數據,一道道亮麗的光環,折射出綿陽人在軍民融合道路上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雄心壯志和鏗鏘步伐。
敢字當頭
破除體制性障礙
由四川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綿陽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歷時兩年反復醞釀,近期正式出臺。這是綿陽以軍民深度融合為帆,啟航全面創新之路的“路線圖”。
綿陽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方案》的47條具體任務可分為五大體系:軍民深度融合的創新轉化體系、產業培育體系、人才集聚體系、開發合作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根據綿陽科技城建設經驗,五大體系瞄準的正是軍民融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破解制約軍民深度融合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
2015年以來,綿陽軍民融合平臺搭建動作頻繁——
成立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組建軍民融合金融服務中心,建立四川省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聯盟,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開展軍民融合企業認定……
如今,綿陽的探索已由單純的產業合作階段,向軍地協調機制的深水區進發。從具體的項目對接,延伸到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議,軍地雙方領導“兼職對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長虹、九洲、西科大等國防軍工科研單位、企業和大學的領導進入科技城建設決策層,掌握第一手信息,為雙方合作共贏掃清障礙。
攜手合力
統籌推進融合創新
今年1月18日,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在綿陽掛牌成立。該研究院定位為四川省高校、軍工院所、駐軍部隊在落實軍民融合戰略中的人才培養、創新研究、技術轉移“特區”和戰略研究智庫,以“研究院”為核心,將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先行先試,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
走進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孵化大樓,90后小伙王銀操的笑臉綻放著信心。他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本已在成都的一家軍工單位端上了鐵飯碗,卻毅然辭職回到家鄉綿陽,參與創辦了綿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農用植保和軍用靶向“雙用無人機”領域創新創業。他的團隊有9名畢業于不同院校的大學生,除了各種優惠政策,最吸引他們的,正是綿陽日漸顯露的軍民融合“雙溢出”創新效應對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
“所謂軍民融合‘雙溢出’效應,就是不少軍工科研院所、企業的技術、設備、人才開始溢出到民品領域、民營企業,發揮支撐帶動作用;不少民品技術、民營企業開始‘民參軍’,為大型軍工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四川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總結道。王銀操團隊的技術指導就是綿陽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一名國防科技人員。
綿陽科技城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趙克雄介紹,現在一些大型“軍轉民”企業也在抓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產品結構由過去的單向溢出變為雙向溢出、深度融合。
雙向互補
開掘國防科技資源
5月26日揭牌運營的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綿陽的全國唯一的軍民融合技術交易平臺。作為一個公益性、開放式的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中心為入駐的軍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選、評估、評價、再研發、交易擔保等“一條龍”服務,著力破解軍民融合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讓全國的軍民兩用技術在綿陽匯集。
在天津大學教授陳達看來,中心的建立為民營資本進入軍品行業提供了良好契機,有利于軍民深度融合,雙向互補。“自公司入駐中心以來,線上線下平臺互動讓我們在尋找合作伙伴、開展成果孵化等方面更方便了。”四川美德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莉說。
據了解,線上平臺融合了“互聯網+”理念,采用O2O模式,設有軍民融合信息、科技、金融、載體、人才等服務功能;線下平臺,可提供軍民融合創客空間、公共、金融、知識產權、軍民兩用技術展示交易、國際軍民融合等服務。
如今,綿陽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轉、軍工自轉、院企聯轉、民企參軍”4種軍民融合模式,催生出長虹、九洲、利爾化學等一大批軍民融合代表企業。六合鍛造股份公司、岷山機電、永貴科技公司等20余家民品企業成功實現“民企參軍”。去年,綿陽科技城新增軍民融合企業102家,總數達到363家,產業覆蓋電子信息、航空發動機、核物理與放射化學等300多個專業領域,實現軍民融合銷售收入1550億元,同比增長18%。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2016年09月21日06: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綿陽“融”出加速度
綿陽,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唯一國家級的科技城,我國重要國防科研生產基地,四川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點地區。2015年,綿陽科技城實現GDP1201億元,工業增加值773.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達到79.56%,科技進步綜合指數達到68.3%,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較“十二五”初實現翻番。
一串串金色的數據,一道道亮麗的光環,折射出綿陽人在軍民融合道路上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雄心壯志和鏗鏘步伐。
敢字當頭
破除體制性障礙
由四川省委、省政府頒發的《綿陽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歷時兩年反復醞釀,近期正式出臺。這是綿陽以軍民深度融合為帆,啟航全面創新之路的“路線圖”。
綿陽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方案》的47條具體任務可分為五大體系:軍民深度融合的創新轉化體系、產業培育體系、人才集聚體系、開發合作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根據綿陽科技城建設經驗,五大體系瞄準的正是軍民融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破解制約軍民深度融合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
2015年以來,綿陽軍民融合平臺搭建動作頻繁——
成立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組建軍民融合金融服務中心,建立四川省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聯盟,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開展軍民融合企業認定……
如今,綿陽的探索已由單純的產業合作階段,向軍地協調機制的深水區進發。從具體的項目對接,延伸到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議,軍地雙方領導“兼職對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長虹、九洲、西科大等國防軍工科研單位、企業和大學的領導進入科技城建設決策層,掌握第一手信息,為雙方合作共贏掃清障礙。
攜手合力
統籌推進融合創新
今年1月18日,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在綿陽掛牌成立。該研究院定位為四川省高校、軍工院所、駐軍部隊在落實軍民融合戰略中的人才培養、創新研究、技術轉移“特區”和戰略研究智庫,以“研究院”為核心,將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先行先試,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
走進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孵化大樓,90后小伙王銀操的笑臉綻放著信心。他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本已在成都的一家軍工單位端上了鐵飯碗,卻毅然辭職回到家鄉綿陽,參與創辦了綿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農用植保和軍用靶向“雙用無人機”領域創新創業。他的團隊有9名畢業于不同院校的大學生,除了各種優惠政策,最吸引他們的,正是綿陽日漸顯露的軍民融合“雙溢出”創新效應對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形成良好的帶動作用。
“所謂軍民融合‘雙溢出’效應,就是不少軍工科研院所、企業的技術、設備、人才開始溢出到民品領域、民營企業,發揮支撐帶動作用;不少民品技術、民營企業開始‘民參軍’,為大型軍工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四川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總結道。王銀操團隊的技術指導就是綿陽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一名國防科技人員。
綿陽科技城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趙克雄介紹,現在一些大型“軍轉民”企業也在抓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產品結構由過去的單向溢出變為雙向溢出、深度融合。
雙向互補
開掘國防科技資源
5月26日揭牌運營的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是科技部授予綿陽的全國唯一的軍民融合技術交易平臺。作為一個公益性、開放式的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中心為入駐的軍民融合成果提供遴選、評估、評價、再研發、交易擔保等“一條龍”服務,著力破解軍民融合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讓全國的軍民兩用技術在綿陽匯集。
在天津大學教授陳達看來,中心的建立為民營資本進入軍品行業提供了良好契機,有利于軍民深度融合,雙向互補。“自公司入駐中心以來,線上線下平臺互動讓我們在尋找合作伙伴、開展成果孵化等方面更方便了。”四川美德克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莉說。
據了解,線上平臺融合了“互聯網+”理念,采用O2O模式,設有軍民融合信息、科技、金融、載體、人才等服務功能;線下平臺,可提供軍民融合創客空間、公共、金融、知識產權、軍民兩用技術展示交易、國際軍民融合等服務。
如今,綿陽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轉、軍工自轉、院企聯轉、民企參軍”4種軍民融合模式,催生出長虹、九洲、利爾化學等一大批軍民融合代表企業。六合鍛造股份公司、岷山機電、永貴科技公司等20余家民品企業成功實現“民企參軍”。去年,綿陽科技城新增軍民融合企業102家,總數達到363家,產業覆蓋電子信息、航空發動機、核物理與放射化學等300多個專業領域,實現軍民融合銷售收入1550億元,同比增長18%。
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攀西商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