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擴大開放合作到體制機制改革,從服務脫貧攻堅到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
不久前,省委組織部與中國社科院人事教育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決策咨詢、干部人才培訓、人才引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一次牽手,折射出四川人才工作的開放態度。
從擴大開放合作到體制機制改革,從服務脫貧攻堅到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過去一年,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緊扣“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發展戰略聚才用才,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本報記者林凌
A
對外開放合作
省校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
去年底,四川省與北京大學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至此,北京大學成為四川省校合作第20位伙伴。
借智借力實現更大發展。去年我省不斷深化與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人才開放合作“朋友圈”擴大至20所高校和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及50多家知名企業,全年示范帶動市、縣新簽訂校地院企合作協議146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我省通過赴歐美發達國家招才引智、舉辦港澳地區和國內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海科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近5萬名,基本構建起集人才引進、人才交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四位一體”的人才開放合作新格局。以成都為例,該市持續打造“蓉漂”人才工作品牌,累計吸引新落戶本科及以上青年大學生26萬人,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第三。
B
體制機制改革
49項改革任務已完成48項
去年,被譽為科技成果轉化“小崗村實踐”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改”試點單位由20個增至45個。截至去年底,根據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省級層面49項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已完成48項,完成率98%。
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在全國推廣的36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經驗中,四川人才改革貢獻5條;省政府推廣的兩批42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成果中,人才改革占10條。
推進由上至下。去年,在省級層面的宏觀指導下,21個市州紛紛出臺“人才新政”,圍繞人才“引育留用”制定149個政策文件,開展改革探索44項:德陽推進產業園區人事制度改革,廣元創新“周末工程師”柔性引才機制……各地在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競爭力、建設區域人才高地上收到明顯效果。
C
服務脫貧攻堅
有效改善深貧縣人才匱乏狀況
面向深度貧困縣招錄4945名大學生和鄉村實用人才開展定向培養,分層培訓各類專業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9.3萬余名,組織74個服務團、370余名專家開展科技扶貧萬里行活動……我省去年全面啟動深度貧困縣人才振興工程,統籌推進人才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穩定“五大工程”,有效改善深度貧困地區人才引進難、培養難、留住難問題。
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去年我省出臺加強基層專業人才“22條”、崗編適度分離等政策,連續兩年將基層教育衛生事業單位空編率納入考核范圍,努力破解基層人才引不進的問題。
各地探索不斷:內江深化“農村家庭能人”培養,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遂寧舉辦10余場次專家基層智力行活動,柔性引進700多人次高級專家;達州實施“巴渠英才決戰脫貧攻堅”五大行動,充實基層教育衛生人才3085名。
D
營造人才生態
市州建立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
去年10月,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在成都拉開帷幕。活動周主會場首次走進西部,來到四川、落地成都,和四川大力培育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一年來,各級黨委(黨組)認真履行黨管人才政治責任,加強專家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21個市州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人才工作85次,均建立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首次實現專家國情省情研修全覆蓋。
去年底,以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旨的話劇《國魂》在成都上演。在“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中,我省通過推出一套優秀作品、組織一批研修活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搭建一批崗位平臺,迅速掀起學習踐行愛國奮斗精神熱潮,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用“奮斗”把“愛國”書寫在新時代治蜀興川偉大實踐中。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吳秋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從擴大開放合作到體制機制改革,從服務脫貧攻堅到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
不久前,省委組織部與中國社科院人事教育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決策咨詢、干部人才培訓、人才引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一次牽手,折射出四川人才工作的開放態度。
從擴大開放合作到體制機制改革,從服務脫貧攻堅到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過去一年,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緊扣“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發展戰略聚才用才,交出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本報記者林凌
A
對外開放合作
省校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
去年底,四川省與北京大學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至此,北京大學成為四川省校合作第20位伙伴。
借智借力實現更大發展。去年我省不斷深化與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與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人才開放合作“朋友圈”擴大至20所高校和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及50多家知名企業,全年示范帶動市、縣新簽訂校地院企合作協議146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去年我省通過赴歐美發達國家招才引智、舉辦港澳地區和國內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海科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近5萬名,基本構建起集人才引進、人才交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四位一體”的人才開放合作新格局。以成都為例,該市持續打造“蓉漂”人才工作品牌,累計吸引新落戶本科及以上青年大學生26萬人,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第三。
B
體制機制改革
49項改革任務已完成48項
去年,被譽為科技成果轉化“小崗村實踐”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改”試點單位由20個增至45個。截至去年底,根據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省級層面49項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已完成48項,完成率98%。
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務院在全國推廣的36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經驗中,四川人才改革貢獻5條;省政府推廣的兩批42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成果中,人才改革占10條。
推進由上至下。去年,在省級層面的宏觀指導下,21個市州紛紛出臺“人才新政”,圍繞人才“引育留用”制定149個政策文件,開展改革探索44項:德陽推進產業園區人事制度改革,廣元創新“周末工程師”柔性引才機制……各地在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競爭力、建設區域人才高地上收到明顯效果。
C
服務脫貧攻堅
有效改善深貧縣人才匱乏狀況
面向深度貧困縣招錄4945名大學生和鄉村實用人才開展定向培養,分層培訓各類專業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9.3萬余名,組織74個服務團、370余名專家開展科技扶貧萬里行活動……我省去年全面啟動深度貧困縣人才振興工程,統籌推進人才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穩定“五大工程”,有效改善深度貧困地區人才引進難、培養難、留住難問題。
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去年我省出臺加強基層專業人才“22條”、崗編適度分離等政策,連續兩年將基層教育衛生事業單位空編率納入考核范圍,努力破解基層人才引不進的問題。
各地探索不斷:內江深化“農村家庭能人”培養,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遂寧舉辦10余場次專家基層智力行活動,柔性引進700多人次高級專家;達州實施“巴渠英才決戰脫貧攻堅”五大行動,充實基層教育衛生人才3085名。
D
營造人才生態
市州建立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
去年10月,2018年全國“雙創”活動周在成都拉開帷幕。活動周主會場首次走進西部,來到四川、落地成都,和四川大力培育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一年來,各級黨委(黨組)認真履行黨管人才政治責任,加強專家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21個市州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人才工作85次,均建立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首次實現專家國情省情研修全覆蓋。
去年底,以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主旨的話劇《國魂》在成都上演。在“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中,我省通過推出一套優秀作品、組織一批研修活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搭建一批崗位平臺,迅速掀起學習踐行愛國奮斗精神熱潮,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用“奮斗”把“愛國”書寫在新時代治蜀興川偉大實踐中。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