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阿別小平(左)和斯奎和展示生態綠殼雞蛋。
8月28日,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種養大戶正通過直播帶貨方式推廣農特產品。 本報記者尹鋼攝
□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付真卿 尹鋼
“這個品種的雞蛋,其他地方賣1塊5 一個,我能賣到3塊。”8月28日上午,在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一場扶貧產品展銷會上,阿別小平端著一筐生態綠殼雞蛋,不無自豪地說。
阿別小平的底氣,來自越西當地水土為蛋雞養殖提供的優良環境,更源于在他身邊的好搭檔斯奎和。斯奎和是阿別小平用萬元月薪,從南充“挖”來的技術能手。
回鄉養雞帶動脫貧
技術短板險吃大虧
2013年,阿別小平從西華師范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考取了大學生村官。2017年,阿別小平決定自主創業,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奔康。
經過多次考察和技術學習后,阿別小平將創業目標瞄準蛋雞養殖,在越西縣爾賽鄉阿爾嘎村建起生態蛋雞養殖基地。從一開始,他就有著清晰的發展方向,成立了公司,還注冊了“品彝品”生態雞蛋商標,制定了一整套發展規劃。
阿別小平與爾賽鄉6個村545戶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入股經營,貧困戶占股60%。越西縣政府也十分支持這項產業,打通通往養殖基地的道路,還把水電等基礎設施接到養殖基地門口。
創業1年多后,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制定發展思路、打開銷售渠道是阿別小平的長項,但規模化養殖技術卻一直是他的短板。2018年,阿別小平差點吃了大虧。當年10月正是雞蛋的盛產期,但基地里3000只烏黑綠殼蛋雞卻接連幾天零產出。
“晚上覺都睡不著。”阿別小平不斷遠程咨詢技術員,還把雞和雞蛋送去專業機構檢測。最終在專家幫助下,調整了飼料和雞場溫度,才逐步解決問題。
萬元高薪“挖”來技術員
看好涼山蛋雞產業
這次經歷,讓阿別小平徹底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也就在這時,斯奎和走進他的視線。
斯奎和原本在南充一家養殖場工作,有著豐富的蛋雞養殖經驗和技術。一次到南充引進雞苗時,阿別小平結識了斯奎和。此后,他經常遠程向斯奎和請教咨詢養殖技術。
今年4月,阿別小平橫下一條心,開出每月1萬元高薪,把斯奎和“挖”到身邊來。
“我來這里也不是為了錢。”斯奎和說,他在南充時,每月的工資還要高些。真正讓他決定遠赴大涼山的,是這里發展蛋雞養殖的光明前景。
斯奎和說,在越西搞蛋雞養殖,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成本,要比平原地區高,且涼山平均氣溫低,產蛋量也低一些。但他認為,交通運輸條件肯定會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逐步改善。越西氣溫雖低,但生態環境更好,“土壤、水源、空氣,這些都是決定雞蛋品質的重要因素。”
斯奎和來到越西后,幫助阿別小平重新改進打造了新的養殖基地,對蛋雞品種進行了精簡優化。阿別小平說:“目前只保留了2000多只雞,每天穩定產蛋1000枚左右。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擴大規模,爭取年底到1萬只雞。”
央媒記者看涼山
有了特色產業 涼山長效脫貧有希望
采訪團成員、科技日報記者王延斌:我是第一次來涼山,兩天的采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涼山當地的脫貧產業發展。
我看到那么多貧困戶易地搬遷到城市,其實挺擔心他們如何適應新生活,特別是找到新的謀生之道的。不得不佩服四川的干部很聰明,也很能干,更能奉獻。他們想方設法,結合當地實際,推廣適合貧困戶發展的特色產業。
在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非遺彝繡產業發展得很好,不僅傳承傳統文化工藝,還解決了很多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當地組織的展銷會很熱鬧,賣的都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蘋果、雞蛋、花椒等,還現場搞直播帶貨,效果很好。
我相信,有了這些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涼山一定能走出一條穩定長效的脫貧之路。
(四川在線記者整理)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攀西商界網 版權所有
防范網絡詐騙,遠離網絡犯罪。網站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詳情請閱讀:免責條款
網站備案:蜀ICP備15033597號-1 川公網安備 51040202000148號 主辦:攀枝花國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主編:熊 毅 副主編:陳西萍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12-3335853 舉報郵箱:1428735752@qq.com
8月28日,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阿別小平(左)和斯奎和展示生態綠殼雞蛋。
8月28日,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扶貧產品展銷會上,種養大戶正通過直播帶貨方式推廣農特產品。 本報記者尹鋼攝
□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付真卿 尹鋼
“這個品種的雞蛋,其他地方賣1塊5 一個,我能賣到3塊。”8月28日上午,在涼山州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組織的一場扶貧產品展銷會上,阿別小平端著一筐生態綠殼雞蛋,不無自豪地說。
阿別小平的底氣,來自越西當地水土為蛋雞養殖提供的優良環境,更源于在他身邊的好搭檔斯奎和。斯奎和是阿別小平用萬元月薪,從南充“挖”來的技術能手。
回鄉養雞帶動脫貧
技術短板險吃大虧
2013年,阿別小平從西華師范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考取了大學生村官。2017年,阿別小平決定自主創業,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奔康。
經過多次考察和技術學習后,阿別小平將創業目標瞄準蛋雞養殖,在越西縣爾賽鄉阿爾嘎村建起生態蛋雞養殖基地。從一開始,他就有著清晰的發展方向,成立了公司,還注冊了“品彝品”生態雞蛋商標,制定了一整套發展規劃。
阿別小平與爾賽鄉6個村545戶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入股經營,貧困戶占股60%。越西縣政府也十分支持這項產業,打通通往養殖基地的道路,還把水電等基礎設施接到養殖基地門口。
創業1年多后,養殖基地已初具規模。制定發展思路、打開銷售渠道是阿別小平的長項,但規模化養殖技術卻一直是他的短板。2018年,阿別小平差點吃了大虧。當年10月正是雞蛋的盛產期,但基地里3000只烏黑綠殼蛋雞卻接連幾天零產出。
“晚上覺都睡不著。”阿別小平不斷遠程咨詢技術員,還把雞和雞蛋送去專業機構檢測。最終在專家幫助下,調整了飼料和雞場溫度,才逐步解決問題。
萬元高薪“挖”來技術員
看好涼山蛋雞產業
這次經歷,讓阿別小平徹底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也就在這時,斯奎和走進他的視線。
斯奎和原本在南充一家養殖場工作,有著豐富的蛋雞養殖經驗和技術。一次到南充引進雞苗時,阿別小平結識了斯奎和。此后,他經常遠程向斯奎和請教咨詢養殖技術。
今年4月,阿別小平橫下一條心,開出每月1萬元高薪,把斯奎和“挖”到身邊來。
“我來這里也不是為了錢。”斯奎和說,他在南充時,每月的工資還要高些。真正讓他決定遠赴大涼山的,是這里發展蛋雞養殖的光明前景。
斯奎和說,在越西搞蛋雞養殖,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成本,要比平原地區高,且涼山平均氣溫低,產蛋量也低一些。但他認為,交通運輸條件肯定會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逐步改善。越西氣溫雖低,但生態環境更好,“土壤、水源、空氣,這些都是決定雞蛋品質的重要因素。”
斯奎和來到越西后,幫助阿別小平重新改進打造了新的養殖基地,對蛋雞品種進行了精簡優化。阿別小平說:“目前只保留了2000多只雞,每天穩定產蛋1000枚左右。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擴大規模,爭取年底到1萬只雞。”
央媒記者看涼山
有了特色產業 涼山長效脫貧有希望
采訪團成員、科技日報記者王延斌:我是第一次來涼山,兩天的采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涼山當地的脫貧產業發展。
我看到那么多貧困戶易地搬遷到城市,其實挺擔心他們如何適應新生活,特別是找到新的謀生之道的。不得不佩服四川的干部很聰明,也很能干,更能奉獻。他們想方設法,結合當地實際,推廣適合貧困戶發展的特色產業。
在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非遺彝繡產業發展得很好,不僅傳承傳統文化工藝,還解決了很多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在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當地組織的展銷會很熱鬧,賣的都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蘋果、雞蛋、花椒等,還現場搞直播帶貨,效果很好。
我相信,有了這些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涼山一定能走出一條穩定長效的脫貧之路。
(四川在線記者整理)
來源:四川在線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